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

类别:呼吸系统 更新时间:2010-12-12 浏览次数:4980 中医太极网


作者: 林泉宝

      老年人由於呼吸肌萎缩,肺泡扩大,泡壁变薄,弹性减少,胸廓活动受限,导致呼吸和代偿能力减低,造成老年人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增高,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,机体缺氧,易患肺炎,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,引起组织衰老。
      练太极拳时要求呼吸绵绵,“意守丹田”达到“丹坚稍充”、“胸宽实腹”状态,使呼吸遂渐调节到深长,细匀,增强了人体从外界摄取氧气的能力,使氧气进入循环血流,二氧化碳从血液经过肺泡排出体外,同时又促进了组织内所进行氧化过程,增强二氧化碳向血流中排出以及从血流中吸取氧气。
      太极拳练到相当程度,必须配合呼吸,赵堡太极是以逆腹呼法,并由动作以及裆胯运作带动的腹的式呼吸,“一动无有不动”,“由外至内”由外面的动作带动丹田运转和腹式呼吸;“由内至外”由丹田运转和腹式呼吸带动外面的动作。这样大大地增强子肺肌运动,使胸腔增大,这不但增加了肺活量,也使心脏活动得到增强。从而促进自身内气充实与调动。
      太极拳开始锻炼时要求自然呼吸,随着时间的变化,工夫的增长,呼吸深度遂步自然加深,此时腹部起伏逐渐明显,此即是所谓的“腹式呼吸”,也称丹田呼吸法。腹式呼吸经过正确的指导和修炼,使之缓慢深长,细匀而有节律,使先天的“胎息”逐渐恢复。人的呼吸能量逐步加强,腹肌运动扩大,随着工夫的逐步加深,可以使内气直接达到四肢末稍,毛孔、皮肤腠理、骨肉细胞、穴窍经脉,并可以随意调动,做到“意到气到,气到形到,形到力到。中医所谓:意守丹田,(用意集中于丹田内),先吸后呼。一吸百脉皆合,一呼百脉皆开。呼吸往来百脉皆通,气血畅通,百病皆除”。
      太极拳要求做到逆腹式呼吸法,即吸气时腹部缩小,呼气时腹部扩大。中医和武术对“气”有二种定义,即广义和狭义二者。狭义的气是指呼吸之气,广义之气是指人体的“真气”、宇宙空间的气息。所谓真气是由“先天之气”和“后天之气”相互混合而成的,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。所谓“先天之气”,就是“肾中精气”,也就是肾的“元阴”和“元阳”之气,或者是人们常说的“元气”。所谓“后天之气”,就是“肺气”和“胃气”,就是呼吸之气和水谷之气。太极拳虽要求气沉丹田,形成“宽胸实腹”,但不是始终的“实腹”,它有开合、收放的转换过程,否则很容易形成大肚子凸出,这样不利于健康。我们讲究的是活丹田,吸气时从小腹底下收缩,内气上运;至呼气时,气归丹田,入于小腹,身法也极为灵活。腹式呼吸就像橡皮式的风箱,一收一放,而且这是自动化的结合,无需用意识支配呼吸,这是整体动作炼成自然型的方法。有些练太极拳几拾年,把自己的肚子练得大如球,像似啤酒桶,动作迟缓,不利于健康,且对心脏的压力增加,有人说这是死丹田,练赵堡太极拳的人就不应有这种大肚皮的。
      一切生命都有呼吸。没有呼吸,生命就不复存在。人体内有横隔膜,它把体腔膈成上下两部分,上面是胸腔,下面是腹腔。在呼吸时,膈肌上下产生运动。体腔受到推动挤压,产生膨胀收缩运动,促进了血液循环,增加了人体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等功能。太极拳是以自然的“后天呼吸法”逐渐运用逆腹式的“先天呼吸法”。这样更有利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,起到第二个心脏的作用。
      《内经》云“气为血之帅”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凝”。太极拳是“以心行气”“以气运身”的,所以炼太极拳素者,气不发喘,心速不剧。呼吸时横膈肌上下活动,腹部丹田运转,使内脏活动力充分增加,这样从根本上有利于健康,有利长寿。

      呼吸维持着人的生命,肺的呼吸,《内经》称谓“凡息”,也就是寻常人的呼吸方式。如果运用一种特殊的练气方式,可以逐步地使肺的呼吸转换成丹田,小腹,肚脐的呼吸,道家称之“胎息”。是一种仿照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方式。《内经》称之谓“圣息”,又叫做体呼吸。太极拳的呼吸法,由简单的肺呼吸逐渐进展到腹式呼吸(丹田呼吸)以及胎息、体息法、炼功到了神明的上乘功夫,其体感气息特殊灵敏,王宗岳的《太极拳论》说:“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。人不知我,我独知之”可以证到。
 

 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
返回